小班教案

时间:2024-08-08 16:30:01
【精品】小班教案模板汇编七篇

【精品】小班教案模板汇编七篇

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,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,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,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。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7篇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小班教案 篇1

活动目的:

1、 认识伞的材料与防水性能的关系。

2、 学习比较观察物体的差异。

活动准备:

各种材质的伞(布、纸、塑料、油纸);普通纸、玻璃纸、蜡纸、塑料布、一般吸水布、无纺布;细铁丝、白胶;水(水箱);伞的观察记录示例(参见整合课本p117)。

活动过程:

1、教师将水直接淋在塑料伞、纸伞、布伞、油纸伞的伞面上,甩一甩伞,请幼儿摸摸看,“伞面有没有湿?”“水是不是跑掉了?”

2、每个人都观察之后,和幼儿讨论:哪些伞会渗水?哪些伞不会渗水?并记录下来。想一想为什么?

3、把伞晾在教室的一个角落,请幼儿观察,哪一把伞最容易干?哪一把最不容易干?多久才会干,并记录下来。

4、如果我们用其它的材料做伞呢?如:玻璃纸、蜡纸……请幼儿摸摸这些材料。

5、用铁丝围成圆形,再将上述材料粘在铁丝外,做成伞面。

6、如前面的实验方式,将水淋在各种伞面上(注意每把伞的时间和方式要相同),看看各种伞的状况,并请幼儿记录下来。

活动结束:

小朋友一起吃点心。

小班教案 篇2

活动目标:

1、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和少。

2、培养初步的分析、比较能力。

3、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做小主人的快乐。

活动准备:

小凳子、葡萄、西瓜等水果卡片、小汽车音乐、小口杯、动物头饰、小球、布娃娃。

活动过程:

一、智力游戏:小司机快快坐下来。

1、导语:小朋友想当小司机吗?今天老师带你们做个有趣的游戏:小司机快快坐下来。

2、介绍游戏规则:圈内放三个小凳子,请四名小朋友当小司机,放音乐,小司机围着小凳子转圈,音乐一停,小司机赶快找凳子坐下来。

3、游戏开始:先放音乐,再停下来。

问:

1、小司机都坐下来了吗?

2、有一个小司机为什么没有坐下来呢?(引出:小司机多,小凳子少。)

二、情景表演:小班请客。

师述:刚才小司机把小汽车开到我们小班来了,还给我们带来了三位小客人,请你们看看是谁来了?(小客人上场)

1、我们和客人打打招呼(老虎、小猪、小老鼠好,请坐!)

2、客人来了,我们要给客人倒杯茶,哪位小朋友来招待客人?

3、客人都喝茶了吗?为什么?(客人多,茶杯少。)

4、老师还买了许多水果招待客人你们看看有哪些水果?(出示水果卡片)

5、认识水果:葡萄、西瓜。并比较两种水果那种多,那种少。

6、找一名小朋友上前找水果给客人。先找葡萄。问:客人都有葡萄了吗?为什么?(葡萄少,客人多。)

7、再找西瓜。问:客人都有西瓜了吗?(都有)。西瓜找完了吗?为什么?(西瓜多,客人少。)

三、活动延伸:游戏(互送礼物)。

1、让小客人把礼物(小球)送给小朋友,比较得出(小朋友多,礼物少)。

2、回送礼物,让小朋友把礼物(布娃娃)送给小客人,比较得出(礼物多,客人少)。

四、活动结束:评价小朋友在活动中的表现。

小班教案 篇3

活动目标:

1、学会儿歌并能够根据儿歌的内容作出相应的动作。

2、体验参与集体游戏的快乐。

活动准备:

音乐活动场地

活动重难点:

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

活动过程:

一、游戏准备:按顺序排好

二、1、老师教授儿歌

大皮球,小皮球

大大,小小

拍皮球,拍皮球

上上,下下

前前,后后

骨碌骨碌一

骨碌骨碌二

骨碌骨碌三

哎呦哎呦,皮球滚下来。

幼儿跟老师读数遍

2、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

师:“刚才的儿歌好听吗?我们宝宝一起来一边做动作一边念儿歌好不好?”

大皮球,小皮球(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伸直相对做一个圆弧状,前一句双手相对距离大一些,后一句双手相对的距离小一点)

大大,小小(重复上面的'动作)

拍皮球,拍皮球(伸手做拍皮球的动作)

小班教案 篇4

活动目标:

1、学习用自然的噪音、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。

2、尝试创编洗身体的不同的部位,来替换原有的歌词,并完整演唱歌曲。

3、体验自编歌曲的快乐。

活动准备:

小鸭头饰若干,音乐带

活动过程:

一、开始部分:

1、请小朋友做小鸭走进活动室。

2、练声:歌曲《我爱我的小动物》

二、基本部分:

1、通过

教师扮演小鸭,引导幼儿理解歌曲情境。

(1)请一位教师扮演小鸭,以小鸭的身份向幼儿问好。

师1:小朋友,你们好,你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?

(2)教师演述小鸭跌倒、弄脏衣服的事,引导幼儿想出帮助小鸭洗澡的办法。

师1:呜呜呜,我的衣服都脏了,我回家妈妈一定会骂我的,请小朋友帮我想一个办法吧。

师2:我们怎样帮小鸭洗澡啊?(幼儿讨论)

2、教师范唱歌曲,引导幼儿熟悉歌词,学唱歌曲。

(1)教师以小鸭子的身份范唱歌曲,并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。

师:小朋友歌曲里面谁在洗澡啊?

他是怎样的洗澡啊?

(2)教师以帮助小鸭子洗澡的故事情节,引导幼儿学唱歌曲。

师:请小朋友一起做小鸭子学习洗澡。(为幼儿带上头饰)

(3)教师带领幼儿边做洗澡的动作,边演唱。

(4)用另一个形象替换歌词中小鸭的形象,创编新歌词,继续演唱。

(5)请小朋友为歌曲改一个名字。

三、结束部分:

复习歌曲《走路》,并做动作离开活动室。

小班教案 篇5

目标:

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

准备:

画有不同颜色、动作的鸭子卡片若干份。

过程:

1、发给每个幼儿一张小鸭子卡片。图片上小鸭子的颜色、动作各异,背景不同。例如:黄色小鸭子、白色小鸭子、麻花鸭子、游水的小鸭子、在草地上玩的小鸭子、头上戴着红花的小鸭子。

2、教师发出不同指令,幼儿看着自己的卡片,按照教师的指令行动。例如:请游水的小鸭子出来做游戏。请在草地上玩的小鸭子拍拍翅膀。

3、幼儿根据自己卡片上的内容,按教师的指令行动后,用语言说明自己及自己的行动。例如:我是游水的小鸭子,我现在出来做游戏。

建议:

1、为帮助幼儿观察精确,提高幼儿对语句的准确理解,所绘卡片可有明显差别,也要有细微差别。

2、无论是听指令行动,还是在听指令行动后说明的过程中,教师都要着重引导幼儿观察卡片,注意听清指令。如幼儿做错,教师要帮助其对照指令和卡片。要求幼儿说明行动时,则着重语言上的指导。

教学反思:

一、从儿歌教学的角度来反思本节课:

1、一开始播放小动物走路的歌曲,让幼儿有一个前期经验,如果播放关于小鸭的歌曲会更清晰;

2、本节课能按照儿歌的学习步骤来进行教学,例如:集体、小组、个人学习;

3、整堂课动静交替,很好。

4、本节课属于整合活动,但领域整合的有点牵强,要根据目标、重难点来进行整合;

二、从整合教学的角度来反思本节课:

1、整合分为领域内的整合和跨领域的整合,本节课属于跨领域的整合;

2、从目标上来看,本节课既有语言、儿歌讲述,又包含了音乐元素、社会情感、科学成份,像一个大拼盘。应先确定这节课大概能整合哪些领域。

3、整合的种类有目标、内容、准备、方法、手段的整合。

整合是为了动静结合,在这节活动中学说语言、激发幼儿兴趣,不只讲表面的知识,还应讲行动的知识(即经验);

4、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,要经历一个过程,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和实现的,同时还要综合各领域;

5、在整合的同时要有一个偏重的领域,(即定位本节课的重点领域)。

小班教案 篇6

活动目标

1、仔细观察图片,发现画面的变化和图片间的联系,并学着按序排放图片。

2、了解小树成长的过程,并能用简单的语句讲述。

活动准备

1、人手一套小图片,一套大图片。

2、展台

活动过程

1、激趣引疑。

(1)教师在展台上展出一棵高大的树,并让幼儿说说这是什么?

(2)高高的大树小时侯又是怎样的呢?

2、幼儿自由观察图片,并按序排放。

再桌上的小筐里放着小树长大的照片,让我们一起看看、排排,然后想想树儿是怎样长大的?

(1)提供幼儿人手一套图片,请幼儿仔细看看,并按照顺序排放图片。

(2)请个别幼儿来排放大图片,并说说这样排的理由。

3、教师边在展台上展出《小树长大的》图片,边放故事录音。

提问:到底小树是怎样长大的呢?

4、教师请幼儿蹲下变成一棵小种子来进行简单的故事表演,自然结束活动。

教学反思

小班语言活动《小树长大了》

小班语言活动《小树长大了》是一则排图讲述,它由四幅图片组成的,它简单再现了小树成长的过程,画面的变化较为显著,图片间的联系容易发现,很适合小班孩子观察讲述,但在具体过程的实施中我也深有体会,现在我边讲环节边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。

第一环节:激趣引疑

我利用展台在大屏幕上展出一棵高高大的苹果树,让幼儿说说这

12下一页

小班教案 篇7

活动目标:

1、通过学习,使幼儿初步理解“昔仲尼,师项橐,古圣贤,尚勤学”的含义。

2、培养幼儿大胆、完整讲述的能力。

3、激发幼儿对经典诵读的兴趣。

活动准备:图片一幅、打印好的纸人手一张

活动过程:

1、通过观察图画引出故事。

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有趣的图画,你们想看吗?老师在投影仪上出示图片。提问:

(1)图片上有谁?这些人是什么时候的人?从哪里看出来的?

(2)图片上的老爷爷是谁?

(3)这几个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呢?

(4)请你猜一猜,孔子和项橐在说什么呢?

2、老师讲故事,故事中的问题让幼儿回答后,再接着讲。

小结:孔子虽然知道很多知识,但他还是很爱学习,还向七岁的项橐请教,真是不简单。我们小朋友更应该认真学习知识,做个有学问的人。

3、结合《三字经》,激发认字兴趣。

这个故事就藏在我们学过的《三字经》里,是哪一段呢?

出示打印好的纸张,一起读。老师可稍作解释。

幼儿拿出自己的纸,边指边读。从“昔仲尼”读到“犹苦卓”。

活动延伸:鼓励幼儿收集经典故事来讲给大家听。

附故事:

仲尼师项橐

孔子是中国的大圣人,他一生勤奋好学,并且十分谦虚,不论何人,只要有一技之长,他都虚心向他学习。他有一句名言:“三人行,必有吾师焉。”意思是说,路上只要有三个人走路,其中必有一个可以当他的老师。

传说有一次,他外出讲学,走到一个路口,有几个孩子正在玩堆沙城的游戏,沙土堆起的一座小城,挡住了去路。孔子下车,问他们:“车来了你们怎么不让路呢?”其中一个叫项橐的小孩答道:“我只听说车绕城走,没听说城让车走的道理。”孔子一下愣住了。接着便对这个聪明的孩子发生了兴趣,向他提了不少问题考他,其中有什么山上没有石头,什么水中没有鱼,什么样的门关不上,什么牛不生犊,什么马不下崽,什么刀上没有环,什么火没有烟,什么男人没妻子,什么女人没丈夫,什么树不长枝,什么城没有使者,什么人没有孩子……这些问题涉及到天文、地理、自然科学甚至家庭伦理道德等诸方面,就是一般成年人也难以回答。谁知项橐不慌不忙地回答说:“土山上没有石头,井水中没有鱼,空着的门关不上,泥牛不生犊,木马不下崽,砍刀没有环,萤火虫的火没有烟,仙人没有妻子,仙女没有丈夫,枯树不长枝,空城没有使者,小孩没有孩子。”

流利的回答使孔子惊叹,他连声说:“了不起!了不起!”于是坐下来和他倾心交谈,发现项橐这个七岁小儿,不但聪明机灵,对一些问题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,于是不耻下问,诚恳地向他学习。以孔子这样有学问的大圣人能向一个七岁小儿学习,那么作为普通人,当然更应该虚心向所有有知识的人学习。

《【精品】小班教案模板汇编七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